近日,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资质和信誉:**选择持有中国证监会颁发证券经营许可证的正规证券公司。
其中,《报告》披露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部分转移支付分配下达管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等方面的审计情况,指出存在农村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被直接挪用、部分转移支付分配下达不及时等问题,部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关举措未落实或效果不佳,未能充分联农带农。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称,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当地实情科学规划村庄建设,落实好财政投入责任,尽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好暖民心行动,督促地方压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主体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兜实兜牢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严格落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各项举措,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集体资产收益等财产权益。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66县挪用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19.51亿元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报告》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8省1567县,计受益学生3.86亿人次。针对该计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3省159县2021年至2023年8月补助资金231.37亿元,占抽审县同期补助总金额的91%。
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有的被直接挪用,66县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有的被变挤占,41县和1533所学校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变相截留挤占2.7亿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县教育部门与中标供应商合谋,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4216.02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此外,审计还发现,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供餐。餐食采购招标和供餐监管等不够规范严格,相关监管部门和77所学校的工作人员在供餐监管等过程中涉嫌徇私枉法,谋取个人利益。
部分转移支付分配下达不及时不科学
部分转移支付分配下达管理方面,审计发现,一是分配不协同不合理,涉及13项转移支付和15项投资专项。如“造林补助”等2项资金与“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投资专项,均用于支持地方营造森林资源。由于有关部门对任务量审核不协同,7省17县获得资金支持的造林任务比这些地区造林绿化空间的总面积还多23.51万亩。二是下达不及时不科学,涉及8项转移支付和17项投资专项。如“重大品种推广补助”等2项转移支付,直至2023年9月才明确要求提供大豆等农作物的单产目标、种植记录,并以实际单产作为主要分配依据。但各地此时大豆等农作物已经收割,无法补录种植过程等并核实单产情况,资金分配缺乏依据,8省收到的16.25亿元只得结转。
27县存在挪用村集体财政补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心任务,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1省7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抽审帮扶项目4232个、资金479.21亿元,走访4187户,披露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止返贫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未兜实兜牢。16县未按要求将2.36万名群众纳入排查范围;52县主要监测收入,却未按规定监测大额刚性支出及负债等,影响监测准确性,有的在帮扶中还违规设置限制条件等,应帮扶未帮扶1.83万人;50县9473人帮扶措施脱离实际或成效不实,其中1137人帮扶措施与致贫原因不匹配,649人被虚报完成帮扶但实际未采取任何措施。
此外,审计发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关举措未落实或效果不佳。
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职业技能提升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3项重要举措,但25县将部分公益性岗位异化为发福利,向1893名未实际在岗履职的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发放补贴280.89万元;18县以工代赈覆盖面偏窄,实施的1806个基础设施项目中仅48个采用该方式;21县为完成任务凑人数,违规以2167名公务员、在校生等抵顶农户培训,浪费补贴153.39万元。
引入社会资本下乡在一些地方跑偏。相关社会资本方拖欠11.11万户农户土地流转费等2.13亿元,将农民所投资金等1843.65万元卷款“跑路”,收购农产品时恶意压价等560.64万元。
农民财产权益保障不到位。10县8598户农户、62个村集体的土地承包权未得到及时确认,影响正常耕种。3县违规以行政手段强行流转土地等,侵害292户农户941.25亩承包地的自主经营权。69县村集体资产69.68亿元管理运营不善,其中26县5000.25万元资产被村干部等侵占或无偿使用;27县强行归集1245个村集体的财政补助14.66亿元,主要挪用于偿还债务或对外出借。
1783个村庄规划与实际不符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6省46县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涉及项目1.81万个,资金1439.02亿元,发现各类问题金额135.85亿元(占9.44%)。
一些村庄规划与实际不符。有1783个村庄规划偏离实际或流于形式,其中:11县358个村庄规划的部分内容不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如吉林大安市36个村庄的规划由辽宁1家设计公司编制,其中24个规划出现辽宁、内蒙古等地名称及特色旅游、风格建筑等,与当地风貌明显不相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基础设施方面,投入69.29亿元建设的2761个项目因配套缺失、重建轻管等闲置,2460户危房和4190个危桥危路未纳入摸排范围或整治不彻底;27县415个项目烂尾或建成后即拆除,造成6.31亿元损失浪费;24县投入11.23亿元给公路沿线民房刷墙加顶搞形象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方面,6595个村卫生室违规诊疗,销售使用过期药品、超权限超剂量用药33.83万瓶(支),或未严格执行医保结算等制度,农户无法正常报销药费;7县违规出售1404个农村公墓或收取95名低保特困户殡葬费,获利263.89万元。
未全面落实财政投入保障政策。土地出让收入和专项债券是乡村建设资金的2个主要来源,但29县在土地出让收入中少安排支农资金172.54亿元;17县30个项目专项债券资金20.9亿元中,有10.45亿元被挪用于平衡财政预算等;46县71个项目的77.23亿元债券资金长期闲置或收入难以覆盖利息等。
部分地方水产品稳产保供基础薄弱
在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审计方面,审计署重点审计了农业农村部和14省50个地区生猪和水产品稳产保供情况,涉及项目2052个、资金362.26亿元,走访1910户。
部分地方生猪产供存在风险。疫病防控方面,国家要求生猪强制免疫,由养殖户先行采打疫苗再由财政补贴,但7省仅有7.7%的规模养殖场获得“先打后补”补贴,影响养殖户防控成本和积极性;5省7个地区所购571.38万毫升(占66%)口蹄疫疫苗储存运输不当,失效风险较大。储备猪肉方面,5省17个地区3年来少收储2.11万吨,约占收储任务的70%,当地肉价大幅上涨时无力投放调控。
部分地方水产品稳产保供基础薄弱。2省3个地区对334.35万亩(占43%)养殖用海占而不用,测算年均减少养殖量190多万吨;中央财政投入11.42亿元支持建设的3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1261个深远海养殖网箱,未建好管好甚至闲置毁弃;7省21个地区3年来8.32万亩(占34%)淡水养殖池塘改造任务未完成,1.19亿元补助资金闲置。
795.17万亩耕地“非粮化”
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审计署对9名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对黄河流域8省生态保护、15省林业相关资金进行了审计。
部分地区耕地保护不力,任务落实出现偏差。抽查5省市粮食主产区发现,有795.17万亩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等,甚至搭车搞商业开发。
森林管护效果不佳,林木营造弄虚作假。科学绿化要求未落实,15省未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近3年在耕地、河道等不符合规定的地块造林142.15万亩。造林成果底数不清,“三北”防护林部分造林成果的实际保有量、具体位置和存活状态底数不清;1871万亩已变更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等。13省近3年虚报造林面积161.67万亩。审计的188个造林项目,涉及面积208.08万亩、资金38.95亿元青岛股票配资,发现均存在弄虚作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网观点